新闻动态

民间故事: 增寿四十年

发布日期:2025-05-21 05:45    点击次数:98

大明宣德三年的秋天,青州府莲花村的稻谷黄澄澄的一片,正是农忙时节。村里有个叫李守田的庄稼汉,年方三十,生得浓眉大眼,身材壮实,为人憨厚老实,是个勤快人。家里上有年迈的父母,下有一双年幼的儿女,日子虽不富裕,倒也过得和和美美。

这日,李守田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,路过村外的一片树林时,突然听到一阵微弱的叫声。他停下脚步,寻声望去,只见一只浑身雪白的狐狸趴在地上,后腿流着血,不停地哀叫着。

李守田心中一紧,连忙走上前去。那白狐见有人靠近,眼中露出恐惧的神色,想要挣扎着逃走,却因受伤过重,只能在原地徒劳地扭动着身子。

“可怜的畜生,这是受了伤啊。”李守田蹲下身子,仔细查看白狐的伤口,发现它的后腿被一个捕兽夹夹住了,鲜血已经染红了周围的毛发。

他心疼地摇了摇头,伸手去搬捕兽夹,想把白狐救出来。可那捕兽夹夹得太紧,他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它打开。白狐的后腿已经血肉模糊,李守田从衣角撕下一块布条,小心翼翼地为它包扎起来。

“好了,小家伙,这下不疼了。”李守田轻轻抚摸着白狐的头,说道,“你在这里好好养伤,我先走了。”

白狐抬起头,用感激的眼神看了李守田一眼,然后拖着受伤的腿,一瘸一拐地钻进了树林里。

李守田看着白狐离去的方向,笑了笑,转身回家了。他救了白狐这件事,也没放在心上,只当是做了一件善事。

日子一天天过去,李守田依旧过着平凡的生活,忙着地里的农活,照顾着一家老小。

可就在李守田救了白狐后的不久,村里来了一个云游的道士。这道士鹤发童颜,手持拂尘,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。他在村里转了一圈后,来到了李守田的家。

“施主,贫道观你面相,虽有行善积德之相,却也暗藏凶兆啊。”道士看着李守田,眉头紧皱。

李守田一愣,疑惑地问道:“道长何出此言?在下平日里虽不敢说大善,却也从未做过伤天害理之事啊。”

道士叹了口气,说道:“施主,你可曾记得救过一只白狐?”

李守田心中一惊,连忙点头:“不错,前些日子确实救过一只受伤的白狐,难道这有什么不妥?”

道士点了点头,说道:“那白狐乃有灵性之物,你救它虽为善事,却也因此与它结下了因果。贫道掐指一算,你命中有一劫,四十岁大限将至啊。”

李守田听了,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,差点站不稳。“道长,可有什么破解之法?我上有老下有小,若我有个三长两短,他们可怎么活啊。”李守田着急地问道。

道士摇了摇头,说道:“此乃命中注定,贫道也无能为力。不过,施主平日多行善事,或许能有转机。”说完,道士转身离去,只留下李守田站在原地,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担忧。

从那以后,李守田的生活变得不再平静。腊月二十三,祭灶的日子。李守田像往常一样,早早地起来,准备好祭品,在灶王爷的画像前祭拜。可就在他点上香,刚要跪下的时候,突然发现灶王爷的画像竟然流泪了。

“这……这是怎么回事?”李守田瞪大了眼睛,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他揉了揉眼睛,再仔细一看,灶王爷的画像上真的有两行泪痕。

“当家的,出什么事了?”李守田的妻子王氏听到动静,从屋里跑了出来。

“你看,灶王爷的画像流泪了。”李守田指着画像,声音颤抖地说道。

王氏一看,也吓了一跳,连忙跪在地上,说道:“灶王爷,您这是怎么了?是不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好,您给我们指出来,我们一定改。”

从那以后,村里怪事不断。先是李守田家里的鸡无缘无故地死了好几只,接着他家的井水也变得浑浊不堪,无法饮用。而李守田的身体也每况愈下,经常感到头晕目眩,浑身无力。

“难道真的是那道士说的,我的大限将至?”李守田心中越来越恐惧,可他又不甘心就这样等死。

日子在恐惧和担忧中一天天过去,很快就到了正月初八。这一天,李守田病情加重,躺在床上已经奄奄一息。

突然,房间里刮起一阵阴风,李守田勉强睁开眼睛,只见两个身着黑白色长袍的人站在他的床前。

“李守田,你的阳寿已尽,跟我们走吧。”其中一个面容苍白,声音阴森地说道。

李守田心中一惊,想要挣扎着起来,却发现自己根本动弹不得。“两位官爷,我上有老下有小,求你们再给我些时日吧。”李守田苦苦哀求道。

“哼,阳寿已尽,岂能更改。”另一个黑面无常不耐烦地说道。

就在这时,突然一道白光闪过,之前被李守田救过的白狐出现在房间里。它站在李守田的床前,对着黑白无常怒目而视。

“两位官爷,此人曾救我一命,他一生行善积德,还望两位网开一面。”白狐开口说道。

黑白无常一愣,相互对视了一眼。“这是他的命数,岂能因你一言而改。”白面无常说道。

白狐见状,心中一急,说道:“若两位官爷肯放过他,我愿以百年修为换取他的阳寿。”

黑白无常听了,心中一动。他们看着白狐,又看了看躺在床上的李守田。“也罢,看在你一片诚心和他积德行善的份上,今日就放他一马。”黑面无常说道。

说完,黑白无常化作一阵阴风消失了。白狐走到李守田的床前,说道:“恩人,你放心,我会救你的。”

说完,白狐摇身一变,变成了一位美貌的女子,自称胡三娘。她从怀里掏出一个药葫芦,走到厨房,用那药葫芦熬了一副药,端到李守田的床前。

“恩人,快把这药喝了,能为你续二十年阳寿。”胡三娘说道。

李守田感激地看了胡三娘一眼,接过药碗,一饮而尽。喝完药后,他只觉得一股暖流流遍全身,原本虚弱的身体也渐渐有了力气。

“多谢姑娘救命之恩,李某无以为报。”李守田说道。

“恩人无需多言,你救我在先,这是我应该做的。”胡三娘说道。

从那以后,胡三娘便留在了李守田的家里,帮着他照顾家人,打理家务。李守田的身体也越来越好,一家人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。

时光飞逝,转眼间到了景泰年间。青州府突然闹起了时疫,许多人都感染了疫病,上吐下泻,高烧不退,情况十分危急。

李守田看着村里的人受苦,心中十分焦急。这时,胡三娘找到他,说道:“恩人,我观这疫病来势汹汹,不过我知道有个法子或许能救大家。”

李守田一听,连忙问道:“姑娘,快说说,是什么法子?”

胡三娘说道:“用灶灰配上几种草药,熬成药汤,给病人喝下,或许能治好这疫病。”

李守田听了,半信半疑,但也没有别的办法,只好按照胡三娘说的,和村里的人一起收集灶灰,寻找草药,熬成药汤,给病人喝下。

没想到,这药汤还真的有效果。喝了药汤的病人,病情渐渐好转,没过多久,村里的时疫就被控制住了。

“多亏了胡姑娘,不然我们可就惨了。”村里的人纷纷感激地说道。

李守田也对胡三娘更加感激,他知道,若不是胡三娘,自己和村里的人都难逃一劫。

日子就这样平平静静地过着,转眼间到了万历八年。这一年,李守田八十大寿。

这一天,李守田的家里张灯结彩,亲朋好友都来为他祝寿。李守田看着热闹的场面,心中感慨万千。

“没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,这一切都多亏了胡姑娘。”李守田拉着胡三娘的手,感激地说道。

“恩人,这都是你自己积德行善的结果。”胡三娘微笑着说道。

就在大家欢欢喜喜地庆祝的时候,李守田突然觉得一阵困意袭来,他缓缓闭上了眼睛,脸上带着微笑,无疾而终。

“当家的!”王氏悲痛地喊道。

胡三娘看着李守田的遗体,眼中闪过一丝悲伤。她走到李守田的坟前,说道:“恩人,你一生行善积德,如今寿终正寝,也算是圆满了。”

说完,胡三娘从怀里掏出一颗丹药,撒在李守田的坟前。只见那坟前突然长出了一朵洁白如雪的白牡丹,花朵盛开,散发着阵阵清香。

胡三娘看着白牡丹,叹了口气,化作一缕白烟消散了。而李守田和胡三娘的故事,也在莲花村传了下来,人们都说,这是善有善报,白狐报恩的故事。每当村里的孩子不听话的时候,大人们就会讲起这个故事,告诉他们要多行善事,好人总会有好报的。